近日,为切实做好亳州市非遗文化事业工作,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各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等信息的统计工作。
本次工作全面统计了亳州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共计222项,涵盖了获评批次、项目信息、各项目传承人信息等多项内容, 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县区非遗分布情况、种类、数量、生存和传承状况。结果显示我市非遗发展态势积极向好,具有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各民族特色非遗文化区域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但也暴露出部分非遗传承人高龄化,部分项目传承出现断层等问题。
本次统计工作不仅理清了非遗工作的思路,也对后续非遗工作的安排和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工作方向方面,有利于掌握非遗信息内容,理清非遗工作脉络,查漏补缺,构建非遗保护体制,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进步。对传承方面,有利于推动对传承人梯队的培养和推荐,为传统非遗注入新生血液,推动传统非遗创新,融合“新内容”、走向“新时代”。对社会方面,加快亳州非遗文化事业的进步,推动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等非遗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注重基础、突出特色、创新方法,制定工作路线和目标,有力地引导、推动非遗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有序推进,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