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时间:2021年11月30日——12月31日
二、活动地点:“亳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三、重点及难点:
《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之作,“鸿文钜笔,阐发性灵”,不同凡响。唐以后的书家,不少人临习过此碑。
(一)正锋运笔,方圆兼得。颜书甚为古拙,讲究起笔“藏头”,中锋行笔,雄健有力,收笔“护尾”。颜真卿主张“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以及“折钗股”、“屋漏痕”等,强调的就是“中锋”和“圆劲有力”。如“折钗”,金钗折如弓,就比其挺直见力度。《勤礼碑》中笔画“化直为曲”,以增强点画的力度。如图一“事”、“等”、“文”、“敬”等字。《勤礼碑》讲究笔画圆劲,如横画收笔重按,钩和捺画先收后放。折笔处有时上耸出方,有时提笔暗转而呈圆肩,或者内方外圆等。总之,《勤礼碑》刚柔之气兼而有之,不愧“庄重沉雄”之作。女口图二“太”、“子”、“司”、“之”等字。
(二)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一是同类笔画主笔厚重,即粗而繁(回折多转),次笔陪衬,轻而简(回折轻)。笔画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给人以明快之感。例如图“孙”、“神”、“书”、“并”字等。二是一个字中笔画间轻重反差较大,如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等,图一例字都有此特点。三是多“部件”组成的字,疏重密轻,醒目可赏,如图二“徽”、“庶”、“敏”、“胜”字等。由于“宾主分明,主从有别”,使字显得瘦而劲健,肥而不笨。
(三)以拙为巧,神采艳发。对《勤礼碑》领悟较浅时,会诧异于颜字“笨拙”;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有“大智若愚”之感,可谓拙中有巧、古朴敦厚、老成持重、奥妙无穷。如图三“书”、“善”、“等”、“禄”字等。从宏观上说,颜字不拘小节,顿挫分明,结构宽博;从微观上讲,颜书独具匠心,灵活多变。例如每一字中之重复笔画,起笔、运笔、收笔几乎都不相同。就横竖画而言,其形态或方或圆,或尖或秃,走势或直或曲,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等等,巧妙至极,避免了雷同,显得质朴中透着秀气。
(四)集众之长,自成一格。颜真卿除了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外,还接受了褚遂良、王羲之以及篆书和魏碑的笔意。如“蚕头燕尾”不仅活用在捺法上,而且横画上也有体现,如图四“之”、“夫”、“后”、“自”字等,乍看是机到笔随,仔细观之即不难看出,颜字并非完全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了众多书家的影响,他的好学由此可见一斑。他的字虽与众不同,但“反乎常而合乎道”,更加富有审美情趣。
(五)宽舒圆满,雍容大度。《勤礼碑》除了厚重饱满的特点外,在结体上一反初唐楷书“字中收敛”之特点,以“平衡”为结体原则,体相称,势开张,字撑格,重心稳,貌端正。如图五“文”、“通”、“具”、“作”字等。总之,其结字对称平稳,笔势宽绰,大气磅礴,且宽博而不松散,神采丰足,实在令人叫绝。
四:具体技法:
必须掌握其点画的运笔方法,如藏露、中侧、提按、方圆、快慢、曲直、笔力等。
(一)点,落笔“有藏有露”,转锋按笔铺毫,边行边提笔,回锋收笔。凡点必侧,锋有去有回。点的方向和形态变化虽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上轻下重、上重下轻、横点(以横代点)和出锋点四种。颜字之点,多如露珠欲滴,圆转幅度较大,形态厚实胜于别体。点的写法较多,能体现字的呼应和灵动,所以,在稳健的前提下,要注意连贯和照应。如图一“兆”、“簿”、“禄”、“无”字等。
(二)横,主要有长横、短横、尖头横(一头尖或两头尖)和燕尾横。书写时露锋顺入或藏锋逆入,有方有圆,中锋行笔,提笔回收(燕尾横收笔滞涩空回)。《勤礼碑》横画纤细,有时意到笔不到,似不经意,却形断意连,美观洒脱。“频”、“真”、“博”、“自”字等,露锋不浮,藏锋不坠,短横多为凹横、直横和燕尾横,长横多为细腰状且向上拱曲,长横两端比短横略重些,其落点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细却不软,瘦劲力足,颇具魅力。
(三)竖,主要有垂露竖、悬针竖、上尖竖、短竖和斜短竖等。竖比横粗,往往粗好多倍,对比明显。颜书之竖形似铁柱,有折钗之力。如“州”、“升”、“何”、“温”字等。垂露者,起笔、收笔、顿笔均比《多宝塔碑》轻。悬针者,行笔稳缓渐提,锋尖长而锐。上尖竖起笔轻。短竖和斜短竖起笔多弯头,收笔不作顿。短竖,虽短尤粗,力顶千钧。斜短竖,短而秀气,精巧而利落。《勤礼碑》的竖画多弓曲而见力度。如双竖并列,左竖细而短,右竖粗而长,多取相向合抱之势,临写时须控制速度,加重笔力。
(四)折,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折处提笔另起,右下顿笔出肩,高于横线,成斜棱角(有人称“复起冒尖”),如“唐”、“司”、“顺”、“,唱”字等,尤其是“司”中的“口”字,已断成四笔。二是横尾无提笔动作或轻提圆转,直接下按出肩,其斜线与横线夹角大,肩头低于横线,内方外圆,饶有情趣。例如“同”、“日”、“国”、“尹”字等。其他折法也不难,只要将出肩大小及斜度随着笔画的方向、位置变化而变化就行了。《勤礼碑》有的折笔“随意”断离,实在令人诧异,然而细细揣摩即可感到它的高古和雄逸之气。另外,左右短折也属其特殊笔画,写到折处圆转顺势成形,如“开”、“门”、“四”、“陵”字等。这样,使颜字避免了雕琢之迹,增加一灵动之感。
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前往“亳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