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活动展示

首页 一本好书——世界读书日线上诵读为您推荐《盛世雅言——当代谯城散文集》

一本好书——世界读书日线上诵读为您推荐《盛世雅言——当代谯城散文集》

updatex 提交于

一、主题:一本好书——世界读书日线上诵读为您推荐《盛世雅言——当代谯城散文集》

二、时间:5月7日——11日

三、线上,详见微信公众号

四、内容:

文化云

文化云

为宣传2022年世界读书日,营造“书香亳州•全民阅读”的城市氛围,发挥博物馆、文化馆示范引领作用,亳州市博物馆、亳州市文化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亳州市朗诵与演讲学会主办了“一本好书——世界读书日线上诵读推荐活动”,向大家推荐文博、国学、亳州人文历史等优秀书籍。

我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生在亳州。更大的幸运,是出生在亳州城南那个“谯国城南稍又东”的地方。

在我印象里,亳州建市十周年欢庆的锣鼓声似乎还萦绕在耳畔,但日历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今年已经是建市十五周年了。而我们的亳州城,则已经度过了三千多个生日。
四月份的一天傍晚,我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说要出版一本《亳州老街的故事》,问我能不能请几天假回来帮他统筹书稿。放下电话,我立即和单位联络,匆匆交接了手头的工作,马上订了回亳的火车票。
弹指间两月过去,书稿已经告竣。我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沿着亳州的大街小巷逐一闲走,用步伐丈量这座我自小生长的城市。
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薛阁塔一带。不仅仅因为这里离我家最近,还因为我爱极了那里人家屋檐上似火的榴花和半空中倒映的塔影。薛阁塔下的小巷非常沉静,寥寥的几户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固执和坚持,保存了亳州风韵的核心。
薛阁塔所在之处,是明朝考功员外郎薛蕙常乐园遗址。人世、政治的平衡木实在让人走得太累,薛蕙有权利躲在常乐园中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用他的清词丽句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留下一丛花木扶疏的角落,并为亳州留下一座最美丽的园林。

走在薛阁路上,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首诗:

莹心亭上逍遥客, 照眼池中烂漫花。

白苧单衣消永日,玉盘纤手送朝霞。

身闲但觉牵诗思,年老方知爱物华。

笑听采莲频度曲,惊看垂柳乍栖鹅。
常乐园久废,站在薛阁塔下,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想象她曾经的艳美。我只能从那满纸烟霞的《光绪亳州志》中打捞历史的残片,去拼凑,去努力回忆那是怎样美丽的园林。
我自幼在薛阁塔边上长大,既然常乐园又号称“七里园”,我想,我的家应该也是常乐园的一部分吧。虽然繁华已尽,空余荒烟蔓草。但我仍能够感觉常乐园风流之余韵。这余韵回荡在历史的天空,和空气,水,云霞一起,滋养和丰盈了我三十年的生命。
和薛阁塔一街之隔的,是曹腾墓。那里是我另一个常去的地方。亳州是魏武帝曹操的故乡,也是其龙兴之地。作为“千古龙飞地,三代帝王乡”的亳州,大街小巷到处布满魏武皇帝的风流遗迹。
我曾一次次徘徊在曹腾墓前,仰望看身后的薛阁塔。一街之隔,划开了瑰玮与平淡,繁华和肃索,有为与无为,威加海内和超凡出尘。这不能不说是老天的苦心安排。
或许,我们在尘网世劳中苦苦求索而不得的东西,历史和建筑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2010年到2015年,不过短短五年时间。这五年对于亳州来说,不过历史中须臾一瞬,然而对我本人来说,却是我性灵得到充分发扬,生死攸关的五年。而这五年之中,我最大的幸事,便是校勘了《光绪亳州志》一书。
我的专业并不是历史,与史结缘,得益于我曾经的老师时明金先生的大力引荐。校勘事始议于2010年,功始于2011年七月,竣于2013年3月,前后历时三年。这三年时间,我由于校勘的需要,将亳州历史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一遍。
“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东南控淮,西北接豫”的亳州,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但诞生了以老庄、三曹为首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也同时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历史事件。历史的洪文和那些尘世微小的寒温一起,让我一次次热泪盈眶,泪洒衣襟,在寒夜中,心痛不能自已。
诚然,“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往事并不如烟,那些历史的烟云,不能,也不该被忘记。
《光绪亳州志》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亳州现存唯一一部经过完整点校,刊行于世的古志。我与家父谈及亳州历史,都为亳州没有一部完整的古地方志,以至于很多历史考据因查无实据,无所凭借而怅然衔恨。最早听到《光绪亳州志》的名字,是在我高中时期,家父告诉我有这样一本书,可惜是手抄本,断简残编,被藏者作为枕中秘笈,藏于高阁,秘不示人。
家父说:“《光绪亳州志》我还有幸瞅过两眼,你是一直缘铿一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一睹芳容。作为亳州人,想研究亳州的历史,却连看看亳州的志书都不可得。可叹,可怜!”
说罢,父女相对,怅恨久之。
遥想清朝末年,亳州迭遭兵燹,铁蹄所至,连当时的州衙也不能幸免。州中精华,尽数付之一炬。然苍天不绝文化火种,百业待兴之际,当时的知州宗能徵先生慧眼独具,将兵燹后所残余的地方志招人编纂为《光绪亳州志》一书,此举真是福泽当世,功盖千秋!这事恐怕只有当年萧何入秦宫不敛珍宝,维将文章典籍尽数清点可相媲美!
而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我拿到光绪志时候的欣喜若狂,就可以为人理解了。我至今记得我第一次从父亲手里接过还飘着墨香的《光绪亳州志》的情景。我关掉书房的大灯,燃起一炉沉香,在佛前深深叩首,我一生没有感激过命运,但唯独这次,我由衷地为这份来之不易的邂逅感念上苍。
这本影印版的《光绪亳州志》购买于扬州,书页已经泛黄,静静在灯下打开,那些皎若云间明月的文字在月光中闪烁如金。参差的书页如同一朵佛前的七世供花,横看成岭侧成峰。又似一部武林绝世高手绘就的秘笼,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字里行间乃血书城,蕴含了天地间无数秘密。
所谓大巧若拙,所谓重剑无锋,殆为此也。
夜阑人静,总是会勾起人的心事。而多年沉溺古典文献的经验,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透过历史烟云,看历史不动声色地施展翻云覆雨手,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学会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里,去叩问历史沧桑笑容背后的诡谲。
我终于在日复一日的校勘中,体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人是绝对值得活着的。人要不断地成长,更新,改造。生活不是束缚我们的茧,而是孕育无限可能的沃土。
这个五年,我遇到了《光绪亳州志》。下个五年,下下个五年,我又会遇到谁呢?我很期待。亳州,你期待吗?
今夕何夕,贺君初度。就让我把《光绪亳州志》的手稿当成一份菲薄的礼物,在你十五岁的时候,郑重地奉献在你的面前。
亳州,十五岁生日快乐。

下雨了,听着淅沥的雨声,我不禁提起狼毫,在已然生疏的纸砚间,写下一首诗:

滴雨湿罗幕,片云沾岩阿。

远眺如丝雾,镜面起烟罗。

鱼随莲叶动,棹引一捧雪。

念此心自在,其中有摩柯。

窗外,穹顶下繁花万点,文峰塔隐入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