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如果问有没有一种文物可以贯穿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铜镜绝对算得上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家了解这一中国文化瑰宝——铜镜,由亳州市文联、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亳州市博物馆、亳州市文化馆、谯城区文联、亳州市收藏家协会承办的“鉴古照今——亳州古代铜镜收藏展”于12月20日在市博物馆二楼展厅顺利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形态各异的铜镜150余个,展览时间为12月20-12月25日。一面面小小的镜子映照了几千年中国历史的变迁,它不仅能正衣冠,而且让人们寄情感、知兴替、明得失,成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铜镜是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常务用具,其发展的历史极为漫长。铜镜在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中就已经出现,而后经过商、西周、春秋,在战国得以发展,至汉唐臻于繁荣辉煌,又延续到宋元明清。清代中期,随着西方玻璃镜大量传入中国,铜镜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
铜镜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照容整装的实用品,也被用来佩挂装饰、驱邪佑福、传达情谊等,是一种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工艺品。铜镜背面的纹饰和铭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使用者和制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乃至整个社会风俗,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