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新闻资讯

首页 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亳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特色文化惠民活动

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亳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特色文化惠民活动

updatex 提交于


亳州市文化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面向社会公共免费开放,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自2019年3月场馆运行以来,一馆一中心通过组织“人人有艺”公益培训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暨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自主研发以活化“亳”文化资源为主线的文化创意产品等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推行把特色文化惠民活动作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人人有艺”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公益培训作为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品牌,一是推出线上培训品牌栏目。“亳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开设“城市阅读空间”“时夕乐学网”“百科讲堂”三大板块,集纳上百门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文化慕课课程,时长达3000余分钟。发布“云上学好课”“优选小课堂”“每日一课”等线上公益课程等500余期,让市民足不出户轻松享受数字阅读、文艺展示、网络课堂等网上专题服务二是切实推进线下公益培训。2019年3月以来,面向少儿、青少年、中老年等群体开设各类基础班、拓展班、提升班、亳州非遗特色课程、中国民族音乐普及课程等,涉及书法、美术、手工、音乐、乐器、摄影、国学经典、亲子联动培训、老年智能手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50多个艺术门类,已开设18期共计703个公益班级,惠及群众2.47万余人次

 “人人有艺”公益培训被新华社、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媒体相继报道,全网传播量达600万余。被中国教育部评为“2021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2021年全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获2023年度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称号、亳州市2021年“感动药都”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典型等。

搜集、整理、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一是开展“流动文化馆”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相继走进市第一中学、市第二小学、河北风华小学等,并且与多校签约“馆校共建战略合作”,打造馆校共建基地,开展古琴、亳州剪纸、亳文化科普等社教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惠及青少年儿童16余万人次。二是开展“流动文化馆”暨非遗进社区活动。薛阁等社区,采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能源为展板照明,将居民社区与文博非遗文化相关联,打造安徽首家“社区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中心”;站前等社区,开展义务讲解、有奖竞答、投壶等趣味性、体验性活动;在光大金谯养老服务中心等敬老院,组织馆办团队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出节目涵盖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器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助力社会公益事业传播,促进优秀文化、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复兴是积极培养传承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我国是非遗大国,从传统技艺到传统礼仪、节庆,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按照省文旅厅、省非遗中心要求,完成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了安徽省四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梳理统计工作,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亳州市四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队伍基本情况;完成了亳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

“亳”文创产品说话、赋彩美好生活。以活化亳州历史文化资源及亳州市博物馆自身藏品为主线,自主研发出千古一亳系列、古亳寻味系列等。文创产品制作精美,品位高,与现代日常生活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一金六银一铜奖项。

一馆一中心将很多文创产品运用到文化、旅游、体育等文化惠民活动当中,不仅加强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而且为社教活动也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多元方式,更好地将文创产品赋彩广大市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