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新闻资讯

首页 亳州市四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亳州市四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whglsa 提交于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942人入选,安徽省24人入选,我市报送的吴丽、陈静、颜勇、李天华等4人成功入选。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承人培养工作,积极开展“非遗+旅游”、“非遗+公益培训”、“非遗+文化大讲堂”、“非遗+文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各类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极大地助力了亳州非遗事业的发展。此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的四位传承人全部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不仅是对我市多年非遗工作的肯定,更激励着我市要进一步提升非遗服务大众的意识。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夹弦

       二夹弦,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夹弦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一带的地方戏。目前仅安徽省亳州市,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传承发展较为突出。因二夹弦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二夹弦”。“撕绫罗,打茶盅,不如二夹弦哼一哼”,“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去听二夹弦”,这些来自亳州广大人民群众的村言俚语,表达了对二夹弦这一剧种的喜爱和赞美,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稀有剧种的珍贵价值。

 

        华佗五禽戏,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东汉伟大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法则,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为更好的传承发展五禽戏,亳州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在亳州每年都举办中国(亳州)华佗五禽戏养生节。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亳州“中国五禽戏之乡”牌匾。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习练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气都要像五禽,达到内外兼备的效果。 

 

        西凉掌(亳州晰扬掌),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晰扬掌发源于亳州,元朝时期回族阿訇,根据穆斯林礼拜动作,《古兰经》文字的运笔走势,结合中国象棋的对弈棋局,而演化的一门武术“晰扬掌”,“晰”为“晰诸教异同之理,阐幽明生死之说,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言后世”。“扬”为发扬光大之意。共有七套拳术,354个招式,步法有随、快、退、碾,回环转折,曲线迂回。劲力刚而不僵,柔而不松,以内合为基础,以外合为根本,达到劲、力、体一致。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时,国家体委通过专家考证,认定晰扬掌发源于亳州,于2007年在亳州成立了晰扬掌保护协会,2013年1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井贡酒酿造技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古井贡酒产地为亳州,其酿造技艺起源于曹操向汉献帝进献“九酝春酒”及其酿酒方法“九酝酒法”,该工艺最早记录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经世代传承,该酿造技艺以“泥窖发酵、混蒸续楂、老五甑操作”为主要特征,特别是“桃花春曲”“分层取醅”“择时摘酒”等糠、水、曲等配料方式为其核心工艺。其工艺演变与发展同亳州地区居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形成亳州独特的酒文化。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在传承发展中不断革新,通过开展培训,传承人带徒等形式,在酿酒工作中不断实践。同时形成“李天华操作法”等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推动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